来源: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:邓志川 责编:张双双 2020-12-10
大竹县孔家沟煤矿自1958年开始生产以来,倾倒的煤矸石形成了一座小山
煤矸石里夹杂着少量挖煤人漏掉的煤炭,吸引着附近的乡民前来捡拾
捡煤人都是当地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
当矿车倾倒完煤矸石的那一刹那,捡煤人便蜂拥而至
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捡煤的儿童
捡煤人来回翻找着夹杂在煤矸石中的煤炭块
煤块多的地方人们都争相翻找
寒冷的冬季里,捡煤人也不停歇
她们粗糙的双手把捡煤的工具磨得铮亮
73岁的李婆婆观看孙子在捡煤过程中受伤的手臂
张大妈和李大妈在这座矸石山上捡煤已经几十年了
煤矸石山旁的竹棚是捡煤人的避风港
隆冬的夜晚,捡煤人用用柴火烧石夹煤取暖
要背走100多斤的煤炭老乡彼此都得帮一把
捡煤回家的队伍
她们把捡的煤炭一部分留着家用,另一部分对外出售
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捡煤成了她们生命中的一部分
四川省大竹县孔家沟煤矿是大竹县的优质煤矿之一,自1958年开始生产以来,每年生产数以万吨的原煤,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。天长日久,孔家沟煤矿前便有了一座矸石山,由于矸石里夹杂着少量的煤炭,吸引了附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到这里捡煤。
孔家沟煤是井田层煤,煤炭包裹于矸石中,一车煤炭会产生几车矸石。于是,矿车轨道两旁就站满了捡煤人,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什么时间、煤矸石可能要倒在什么地方,于是便直接往那里奔去抢站有利地形。那些心急胆大的小孩不等矿车停稳便爬上车斗“抢”起来。在一片嘈杂声中,车斗里的煤矸石滚落在矸石山的斜坡上。捡煤人冒着一人多高的粉尘争先恐后地冲进去。于是,耙子的抓煤声,矸石的滚落声,捡到大煤块的惊呼声,矸石落下打到脚的吵骂声,没有捡到煤块的抱怨声,收获多多的憨笑声,在煤矸山上此起比伏。
寒来暑往,白天黑夜,只要煤矿的机器还在转,拉煤矸石的机车还在轰鸣作响,矸石山里就有捡煤的人。炎热的夏季,天刚蒙蒙亮,人们便出发,太阳当顶时,他们就会满载而归。太阳落坡时又出发,弄到半夜时才回家。也有把午饭带到矸石山吃的,夏日的正午热得受不了了时,他们便躲在草棚子里睡觉。寒冷的冬天,他们下午才从家里出发,深夜而归。冬日下雪天,他们在矸石堆里用柴火烧石夹煤升起一堆火,强忍煤烟熏呛取暖,摆龙门阵。晚上虽然辛苦,但往往人少,收获也多些。
靠山吃山,勤劳朴实的捡煤人,她们把捡的煤一部分留着家用,另一部分对外出售,挣得收入,让这些山里留守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
摄影并文:邓志川
相关图集